师震:扎根煤海 奉献最美青春年华2022-07-21 09:54作者:杨浩浏览数:205次
师震,中共党员,1996年3月参加工作,如今已在煤矿井下运输线上摸爬滚打了20多个年头,从最初的综采队采煤工到如今的机运队队长,每一个岗位他都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着,把人生中最美好时光、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岗位。在工作中摸索,在实践中提升,现任晋能控股煤业集团三元煤业机运队队长的他,每年都能够带领全队职工出色完成井下原煤运输,辅助运送人员、物料及皮带巷、胶轮车巷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工作。
坚定理想信念 他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才能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素养。长期以来他坚持通过和同事集中学习与自身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特别是去年通过系统深入地学习党史,他明白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我们砥砺前行,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他也更加增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以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十九届六中全会后,通过认真学习全会精神,他深刻理解“两个确立”这一论断的重大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并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上,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记自身使命任务,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了工作中的巨大动力。
细化职责分工 师震所管辖的队组主要负责公司井下原煤运输,辅助运送人员、物料及皮带巷、胶轮车巷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连接井上、下的纽带和桥梁。主运输方面管理井下7部带式输送机,总运输长度高达万米;辅助运输方面管理无轨胶轮车13辆、单轨吊机车1辆,确保将人员、物料按时按量运输至采掘一线。机运队刚成立之际,面对管辖范围点多面广、运输战线长,岗位人员管理不集中等一系列难题,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燃起了斗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从如何解决合理分配岗位人员、实现长久有效的常态化科学管理机制为切入点,在他看来,想要管理好一个队组,首先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强化人本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他通过与队内党员干部的多次会议,确定了要依靠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他结合队内实际情况,亲自组织编制队内管理制度及执行办法,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以点带面,整体提高了队内的安全运输管理水平。
夯实安全管理 安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第一位的。作为煤矿的一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他坚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到实处,经常深入井下协同分管副队长在辖区内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处理在检修、生产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制止现场违章行为。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认为,在企业里“安全”就是皮囊,“生产”就是毛发,只有保护好“安全”这片肥沃的土壤,“生产”的枝叶方能郁郁葱葱。利用班后会的时间,他也经常与大家谈心交流:“干工作靠某个人的一己之力是不行的,咱们是一个群体,要精诚团结,工作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面临多么复杂的问题,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抱成一个团儿,攥紧拳头,劲儿往一块使,再大的困难都会不攻自破。”在他的带领下,机运队队员都能如期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狠抓技术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基,而创新思维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担任队长后,他狠抓队组技术创新工作,带领队组骨干成员围绕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着力解决队内的一些“老大难”问题。正是有着这种勇于摸索创新的精神,凭着脚踏实地干工作的劲头,他所带领的团队在技术创新、革新方面获得过多项荣誉,其中,“皮带运输系统护网摘网断电闭锁装置的设计及应用”被长治市能源局、长治市科学技术局授予“技术革新类一等奖”。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回首来时路,汗水滴落的地方已化作“三元煤业优秀管理工作者”“山西省煤炭系统劳动模范”“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项项接踵而来的荣誉。而于他而言,前路漫漫,唯有继续以一颗初心去回报企业,他也将继续用实际行动去诠释矿山人的风采。
|
未经本站的文字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本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服务器或文档中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本站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须取得本站书面文字授权。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news@fwenergy.com或致电0351-4728541。 山西煤炭与安全生产报社 |